biquge

字:
关灯 护眼
biquge > 北宋小厨师 >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撤销提议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撤销提议


  “草民参见国相。”

  短暂的愣神后,两百名立法司齐齐行礼,他们虽是立法司,但是不属于官,因为就他们个人而言,是不具有任何行政权力的,充其量也就是吏,故此只能自称民。

  至于他们称呼李奇“国相”,那只是代表尊重的意思,是百姓心中的一种敬仰,不含其它,毕竟他们的财富都是李奇给他们带来的。

  司徒客他们都明白,故此也没有在意。

  坐在左边的陈东,突然偏过头去,向旁边的欧阳澈询问道:“德明,你说枢密使能否说服他们?”

  欧阳澈摇摇头道:“这我不知道,但是从枢密使的态度来看,朝廷应不会就此让步,二十家学院虽然不多,但这事关国策,必须还是以皇室为中心,而不是立法院。”

  陈东稍稍点头,感叹道:“这建造学院本乃是好事,我也赞同,可惜其中牵扯了太多的利益,若就此让步,那皇上的颜面何在。”

  欧阳澈只是一笑,眼中闪烁着一种难以做梦的光芒。

  李奇朝着四周拱拱手,笑道:“各位免礼,免礼。”

  待二百名立法司直起身来后,他才笑道:“本官此番奉命外出,途径这杭州,林院长盛意拳拳,邀我前来与各位交流一番,在下只能恭敬不如从命,所以我来此,只是作为一个客人,与枢密院没有任何关系,也与我这一趟出行的任务没有任何关系。”

  这第一句话,他先表明自己的来意,特别说明他只是作为一个客人来此,跟枢密院没有任何关系。免得此事传到京城去,又会有人弹劾他干预二院,虽然不会引起什么大麻烦。但是今后万一又有人这么做,就可以拿他出来做借口。他可是最讨厌被人当刀使了,所以首先必须得说明这一点。

  “而且,我也很想来这杭州的立法院看看,说句大实话,刚入城时,我还以为来到天堂,我这一生可从未见过这么繁华的州府,这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为杭州百姓而感到骄傲,记得两三年前,我奉命南征途径杭州时,那时候的杭州就已经非常繁华了,我以为已经到达了极限,可是我真没有想到,杭州能繁华到这种地步,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这着实难得呀。

  那这分功劳该是属于谁的呢?你不要说我,这我可待担不起。功劳最大的自然是杭州的百姓,没有他们,那就没有现在的杭州。是他们一砖一瓦,将曾今那个残垣颓瓦,满目疮痍的杭州城建立的如此繁华,他们功不可没。”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但是要说谁该居这首功,本官觉得并非杭州百姓,而是朝廷,若是仅凭杭州百姓。任凭你人再多,再聪明。你也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到如此,是朝廷的政策让全国各地的富商来到杭州做买卖。这也导致大量的金钱流入杭州,这才以最快速度带动了杭州的经济,可以这么说,若是没有朝廷当初的那一道圣旨,就没有今日的杭州,也许你们会说,朝廷理应如此,但是朝廷可以选择扬州、楚州、福州,不一定是杭州,不知各位以为我说的是否正确?”

  “皇恩浩荡,福泽杭州,我等岂敢相忘,自当铭记于心。”

  不少少人纷纷表示对皇恩的感激。

  李奇笑道:“那么说来,你们是赞同我的话。”

  立法司们听得纷纷感到有些诧异,这还用说么,哪怕事实不是如此,他们也必须赞同啊,况且事实确实如此。

  李奇突然道:“但是我丝毫没有感受到你们对朝廷的感激,反倒是觉得你们在忘恩负义。”

  一名士子就激动道:“国相此话怎说?”

  这话可不能乱说,忘恩负义没有关系,对皇上忘恩负义,那这事就可大可小了。

  李奇微微一笑,道:“我今日前来,当然是为了迎合今日的主题,就是关于增开学院的事,当然,我不是来下达什么命令的,我只是与各位交流交流的,若是我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各位大可指出,你们的职责也是如此。至于方才这位仁兄说我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原因就在这二十家学院。”

  方才大伙都在猜测李奇来这里是不是因为这事,但那只是猜测,现在他们都明白了,李奇还就是冲着这事来的。

  又有一名士子道:“国相之言,我不敢苟同,增开学院,此乃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只是争取让更多的好学之人读上书,这何错之有。”

  李奇道:“我没有说这事错了,我只是说你们忘恩负义,你们从头到尾根本没有考虑到朝廷的难处。”

  一名商人起身道:“国相,我以为我们感激朝廷的方式,应该是履行一个大宋百姓的一切义务,我们杭州百姓,不管是商人,还是农夫,每年都交足税收,从未拖欠过一文钱,也不让朝廷为此事劳心,甚至还捐钱帮助朝廷建立修葺房屋,如果朝廷有困难的话,我们绝不会多说半句,但是别说朝廷了,就凭我们杭州的财政,足够增开二十家学院,根本无须劳烦朝廷。”

  “无须劳烦朝廷?”

  李奇轻轻一笑,道:“你这是在让皇上难堪啊。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偌大的杭州,又如此富裕,竟然只开一间学院和一间医院,这对于杭州而言是远远的不够呀,我还可以告诉你们,在未来规划里面,朝廷在杭州设定的学院和医院都是各州县最少的。”

  这他们倒是不知道,听得心中一惊,这是什么情况?

  李奇扫视他们一眼,笑道:“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委屈,很不明白朝廷为什么这么做,我杭州这么发达,你竟然只安排极少的份额给我们,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当初朝廷给予杭州极大的优惠时,别的州的百姓是怎么想的,他们容易也会这么觉得。朝廷是在厚此薄彼,把所有资源都给了杭州。我们连汤都没有喝。

  天下间,不只有杭州的百姓是皇上子民,你们可有体谅过皇上,如今杭州已经起来了,除东京以外,就属杭州最为富裕了,皇上若是还一味的照顾杭州,那就做过了。你们现在的生活好了,要求高了,但是很多地方的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只要有一个百姓吃不上饭,皇上就是寝食难安,为此朝廷才会决定在西边,西北边,最南二郡多建立一些学院、医院,造福当地的百姓,带动当地的经济。

  特别是西北边。没有那里的百姓在前面给你们顶着,杭州能够如此安定吗?做人可不能忘本,你们不能只看着自己缺少。大家都是大宋的子民,应该相互帮助才是,我个人对于你们这种自私的做法感到非常失望。”

  这一番话说得二百名立法司是左右相望,面色稍显的有些尴尬。

  一位年长的农夫道:“国相大人,我们这么做绝无让皇上难做的想法,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儿女都想能上学读书,将来为国效力,如今凡事都要识书认字,老汉自从选入立法院后。才明白读书的重要,只想自己的后代能够读上书而已。可别像小老儿一样了,临老才来学。”

  不少人纷纷点头。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错,只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读书,就是这么简单,而且面对如此富裕的杭州,百姓的需求还是增多了,他们迫切的需要学院这个东西,而蔡敏德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于是在这个关口上,提出这个要求,这就是蔡敏德,他商业眼光要比一般商人更加长远些。

  李奇道:“你只不过是想自己的儿女读书上,但是还有很多父母却只是想自己的儿女不饿肚子,相比较起来,你认为谁的要求更加小,更加普通呢?”

  一个士子就道:“国相,你说了这么多,不就是因为钱的原因吗?但是我们杭州的税收如今已经升至能与汴梁相提并论了,如此高昂的税收,为何不能给我们增开二十家学院?”

  “二十家学院对于杭州的税收而言,的确不多,但是每笔钱朝廷都有规划的,其实真正将杭州的一年税收投入到全国各地,均摊下来,又能有多少呢?偌大的一个国家,如果随便支出的话,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们,三年内,杭州的税收会翻上两倍,因为一旦朝廷出现亏损,肯定会找有钱的地方收取高昂的税收。”

  李奇说着又是语重心长道:“也许在你们眼中,这二十家学院用不了多少钱,但是也许在朝廷的规格中,这二十家学院的钱,原本是要去支助西边或者南边十几万人的经费,你们等于是要拿着十几万人的性命来为了你们的子女建造学院,你们认为皇上会答应你们的这个要求吗?”

  这么说来,的确骇人,立法司们目光中也闪烁着狐疑之色,不知李奇这话是真是假,但这就是事实,不错,大宋现在的确富裕起来了,可是这种富裕是某一部分地方撑起来的,不是全国都富裕,向西北边、最南边,都还是很穷的,南边一片荒山野岭就不用说了,而西北边常年遭受战火的侵蚀,也没有人敢在那里去搞投资,经济是很难上得来。

  以赵楷、李奇为中心的政治决策者,已经开始将重心从江南等地转移这些偏远地区了,不是说,就把杭州,甚至江南搞富就行了,这一点从提高杭州税收就可见一斑。

  在李奇的经济建设中,是要以杭州为中心,覆盖全国的,如果现在不开动的话,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造成两个极端,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穷乡僻壤的人就会往富裕的地方转移,导致穷地方就更穷,富地方就更富。

  富裕与否,与人口是有着直接的关系,人口密集的地方,经济容易起来,特别是在这古代,这人口一旦转移,就很难转移回去了,为什么北方现在还是没有太大的动静,哪怕是燕云地区,也只是属于小农经济。很难达到杭州这种地步,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

  实在是李奇还不知道杭州都富成这样了,这都是交趾带来的。要是早知道,他肯定会早一步施行经济建设中最艰难的一步。

  其实富裕江南。这并不难,江南有着非常好的地理位置,难就难在致富偏远州县,这还不能拖,一拖下去,人口一旦转移,那就更加艰难了。

  在李奇的计划当中,是尽可能赋予每个州县一个特色。以此来吸引人流,不要造成太大的贫富差距。

  这下一步,就是要从江南取钱,去提高偏远州县百姓的福利,刺激当地的发展。

  这是国策。

  虽然立法院是一个比较民主的机构,但是真正影响到国策的任何建议,都必须得让道,因为百姓只能看到跟前的利益,而国家有国家的发展,哪怕是在后世最民主的美国。国策永远还是高于一切,这国家的眼光是最长远的,不是一般百姓明白的。

  基于这一点。别看这只是二十家学院,但是朝廷是一步也不会退让的。

  一个士子又道:“可是一家学院对于我们杭州而言,实在是太少了,根本不够。”

  李奇笑道:“这我也知道,但是朝廷兴建学院的策略是公私并行,特别是在杭州这一类富裕的城市,朝廷鼓励私人多多承办学院、医院。”

  一个商人立刻反驳道:“这医院还好说,毕竟医院至少能够保证不会亏本,但是学院的话。投入巨大,但是却很难盈利。而且想要盈利的话,必须要等好长一段时日。也只有像蔡太师那样的大家族才实力建办学院。

  其实在我们杭州也有不少商人想效仿太师学院建办学院,但是全部赔的倾家荡产,他们远远低估了这学院的投入,咱远的就不说了,如今杭州的地价是与日俱增,光买块像样的地,都需要很多钱,如今杭州也只是少量的人开几个小私塾,但是对于杭州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如今我们可全都指望着朝廷。”

  这番话也是在情在理,在杭州开学院远比其他地方要难得多,杭州最近几年人口骤增,地价肯定也是飙升,再加上朝廷保护农田的政策,也就是说不管你经济怎么发展,你不能拿良田来搞其它的,这是属于违法的,每一块良田都是有登记的,还有一些没有开发过的良田,官府都做过标记,这是不能破坏的。

  这导致杭州的地价就更贵了,向李奇的醉仙山庄和太师学院那都是很早就买下了,要是现在的话,那也够他们喝一壶的。

  而且太师学院那是不可以复制的,其一,太师学院建立的早,需要的代价远不如当下。

  其二,蔡京是在就任宰相的时候搞的,这免了很多额外的费用,剩下不少钱来了,这已经是不可能的,现在哪怕秦桧想要学着蔡京,也是不可能的,应该规矩太多了,蔡京当时是一手遮天。

  其三,即便如此,蔡京也是负担很重,辛亏当时李奇、洪家、俅哥等人大力相助,送钱送人,这才建立一个庞大、独有的教育体系来。

  所以,基于这三点,想要再弄一个太师学院,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而且教育事业前期投入实在是太大了,没有底蕴的商人连想都不要想,但是即便有实力的商人,他们也不愿意大规模的投入教育事业,来钱太慢了,投资与收入根本不成正比,导致很多商人都只是开一些较小的私塾,就当做是做善事,还能为自己的生意补充人才。

  其实现在想要人才,去太师学院就行了,不许自己花力气再去培养,太师学院几乎就垄断了这一部分,如今只要太师学院不倒,蔡家都是吃喝不愁,一年凭借人才选秀制,赚太多钱了,如今还在不断的扩大,别人根本无法追赶。

  这也导致其实很多地方的教育事业都比杭州要兴盛,因为其它州县人少,地价便宜,什么都便宜,办个学院用不了多少钱。

  关于这方面,李奇心里肯定明白,道:“这我也略有耳闻,关于地的话,朝廷可以想办法给你们一些优惠,不过有一点你们一定要明白。虽然我今日只是一个客人,但是,朝廷有朝廷的考虑。如果你们想要解决这事的话,最好还是不要走立法院这一条线。因为财政是归三司管理的,不是立法院说了算,假如国库只有一文钱,立法院一个项目得需要两文钱,那这怎么办?所以,一旦牵扯到财政方面的事宜,还是朝廷和三司主导,立法院不能一口答应下来。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商定。”

  立法司们对于这一次讨论感到非常失望,李奇这一番话显然是杜绝了他们的念头,这官不办,民又办不起来,而且这事可不能拖的,你要再拖上几个年,孩子们都长大了,已经错过最好的学习阶段。

  气氛显得有些沉闷,显然立法司们还是很不甘心,他们觉得自己贡献这么多。得到的却是最少的,这是一个让人很难接受的结果。

  但是李奇不会对此松口的,今日你杭州要二十家学院。说不定明日凤翔就要三十家医院,朝廷拿命去填呀,这个口是不能开的,但问题是杭州百姓需要这么一个教育体系,也有能力支撑起来,于是他又道:“这事虽然没有办法通过朝廷去解决,但是可以私下解决,只要我们真的是想为自己的儿女做出一些努力的话,我相信一定会找到办法的。如果大家相信本人的话,今日就撤销这一项提议。不要再浪费立法院的时间了,立法院如今还有很多更加迫切的问题要解决。”

  两百名立法司听到李奇这么说。似乎他好像有解决的办法,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因为李奇在他们心中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好像有他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司徒客知道也差不多了,这醒木一敲,道:“说了这么久,相信各位也一定很累了,就先休息半个时辰,你们先商量一下。”

  会议立刻进入了暂停。

  而李奇、陈东、欧阳澈则是跟着司徒客去到顶楼的亭内,里面这够闷的,来到这顶楼,风一吹,人是各种清爽。

  下人又将茶、糕点奉上,四人围着石桌而坐。

  欧阳澈就赶紧问道:“枢密使,你说私下解决,这事如何私下解决?”

  陈东、司徒客也纷纷是好奇的望着他。

  李奇叹了一声,道:“朝廷只能划一块地出来,供他们这些商人建造学院,如果不考虑地价进去的话,我相信很多商人会愿意投钱进去的。”

  欧阳澈道:“这个办法我也想过,但问题是,这杭州周围没有一块足够容下这么多学院的地了,除非拆除农田。”

  “这不行,农田一定要保护好,特别你江南的农田,立法院不是已经颁布律法,如果在江南谁乱用农田,不但要无偿归还农田给朝廷,还得按当地地价十倍价钱进行赔偿。”

  李奇说着又道:“杭州虽然富裕,但是我就不信连一块荒郊野岭都没有。”

  欧阳澈道:“那得到离杭州城很远的地方去,就算建到那里,也不一定有人会去读,最近的恐怕都得走上一个白日才能到。”

  李奇道:“这没关系,照太师学院那般弄住宿就行了,他们是去读书的,可不是去享受的,咱们就干脆找一个偏远的地方,建造一个学院城区,里面全是学院,我可以这么说,不管这个学院城区建在哪里,那里一定兴旺,如今杭州城内已经人口饱和了,只能往周边扩展,这是迟早的事,何不借着这一回先给弄个小城区出来。朝廷也可借此大赚一笔。”

  陈东好奇道:“这朝廷怎门赚钱?”

  “你这个书呆子。”

  李奇轻咳一声,低声道:“你们想呀,如此多的学院集中在一起,人口肯定骤增,而且儿女代表的是父母的希望,很多家庭将一生的希望就寄托的儿女身上,可是这儿女能否有成就,就看这读书了,所以,这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计划。

  一旦那里变得兴旺起来,周边配套设备起来后,那里的地价一定飙升,因为很多家庭都会为了让儿女更安心的读书,搬到那边上去居住,而那片地原本又是荒地,不值一钱,只因为朝廷的一个政策,就变成了宝地,朝廷平白无故就获取一笔丰厚的利润,还能兴旺一片地带,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这肯定是一笔双赢的买卖,总而言之,越偏远约好,只要适合建造屋子,安全就行了,其余的就不需要了,不然就是浪费了。”

  欧阳澈听得眼中大亮,拱手道:“不愧是枢密使,下官受教了。唉,其实我早就应该想到这一点,想当初醉仙山庄那块地也是荒地,没啥人居住,可是如今醉仙山庄已经成了整个杭州城的中心,周边地价乃是杭州最高的。”

  你妹的,老子在帮你,你还拿醉仙山庄出来说事,这不是说我占了很大的便宜么,给我招仇恨么。李奇轻咳一声,怫然不悦道:“欧阳,你这是谈公事,还是谈私事啊!”

  欧阳澈忙道:“抱歉,抱歉,下官失言了。”

  “真不知你是不是故意的。”李奇还是很不爽。

  陈东忙转移话题道:“枢密使,可是一下子建造这么多学院,这先生从哪里找啊!”

  李奇啧了一声,道:“这问题你还好意思来问我,答案不就在你自己身上么?”

  “我身上?”

  李奇白眼道:“你真是一个书呆子,当初你为什么去太师学院任教,每年名落孙山的士子这么多,还愁没有先生么。”

  陈东脸一红,道:“枢密使,下官曾今考取了进士。”

  “是吗?”

  李奇双眉一抬,旋即笑呵呵道:“那可能就还有剩了。”

  半个时辰后,司徒客他们又回到了议事厅,这司徒客连屁股都没有坐热,四名代表就表示愿意撤销这一项提议。

  ps:六千字大章一块发了,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r655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