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quge

字:
关灯 护眼
biquge > 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朱雄英朱元璋 > 第222章 《西凉伎》

第222章 《西凉伎》


朱雄英穿过寺庙的红墙小道,秋天的微风不算冷,吹得人很舒服,最近一切顺利他的心情也跟着如轻风般舒畅起来。

禅房外面的梧桐树叶随风摇曳,斑驳的阳光洒在窗棂上,道衍早已在他的禅房内等候。

“大师,方才与东察合台汗国的使团聊了许多。”朱雄英坐下,抿了口热茶,用手指摩挲着茶盏的边缘,缓缓开口。

道衍微微一笑,双手合十:“哦?那殿下有何感想?”

朱雄英说道:“若是有机会,真想去看看东察合台汗国乃至帖木儿汗国看看,素闻河中地区乃是霸王之基,昔年耶律楚才随成吉思汗亲征便对此地赞不绝口。”

道衍点了点头道:“他们的风土人情,与我们大明截然不同,甚至与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都截然不同,察合台系和托雷系的子嗣经过上百年的分居,从信仰到习俗、语言,都早就不是一回事了。”

“大师说的是。”朱雄英叹了口气,“只是,我也感觉到了他们话语间的隐忧,东察合台汗国的黑的儿火者大汗虽欲与大明交好,但他们对西方的帖木儿汗国颇为忌惮。”

人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实际上东察合台汗国是真快瘦死了,从堪舆图上看,这是一个千里大国,看着很吓人但人口分布在天山南北的盆地边缘,中间都是沙漠戈壁,根本不能生存,所以人口加起来只有几十万,军队也不到十万。

丢了河中地区,东察合台汗国就等于是丢了关中只剩下陇西和凉州的汉末西凉军,看起来地盘大、军马剽悍,但也只是“看起来”有点吓人,人口和经济完全不足以支撑军备,全靠高比例的征召制度维持.因此,不仅是六次东征把他们彻底打疼的帖木儿汗国令他们恐惧,甚至对于东方草原上对他们最有威胁的瓦剌部,他们也一直提防着。

而大明的问题在于,明军有足足二百多万,数量世界第一,野战部队质量也没的说,但是在西域补给完全跟不上。

因为限制西域的因素在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就决定了这地方种不出多少粮食,也没有多少水草,能够去供养十万乃至数十万的大军长期屯驻在此,而明军如果像这次一样长途跋涉劳师远征,那么投送的兵力极限,也就是五万人出头(只算战兵不算辅兵和民夫)。

所以大明的问题不是没军队,而是不能为在西域对抗帖木儿汗国的军队提供足够的补给,数千里的补给线实在是太要命了,除非修条铁路出来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在西北铁路没有贯通之前,明军是基本不可能投送大量兵力去对抗帖木儿汗国的,投送的兵力超过五万在路上就得饿肚子,长期屯驻的兵力超过八千,超过的士兵就得饿死。

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正是因为帖木儿汗国能够延续蒙古帝国驱赶牛羊进行补给的、与明军完全不同的补给方式,因此东察合台汗国很清楚要是帖木儿汗国真的打上门来,大明是保不住他们的,从河西走廊出动的明军哪怕收到消息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整备集结和赶路,到了那时候没准他们都被打灭国了也说不定。

“大师觉得该如何维系西北的局势?”

“这世间的纷争,绝大多数都是因利益而起。”道衍淡淡地说道,指了指桌上的茶杯,“只要平衡得当,便能维持长久的和平,就如这杯茶,过热则烫手,过冷则无味,恰到好处的温度,才能品味出茶的真正韵味。大明与东察合台汗国的关系也是如此,既要保持友好,又不可过于亲近,更不能疏远。”

面对这种“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答案,朱雄英默然片刻:“说重点。”

这次道衍不敢继续装高深了,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殿下示之以威是不错的,能够让哈马力丁看到大明的国力,但仅仅是让东察合台汗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做出不理智的举动还不够,西北的局势,最重要的是在于帖木儿汗国,最好还是能够让帖木儿汗国意识到大明不是他们能够轻易相与的,如此才能维持西北局势有着较长时间的安定,让大明积蓄实力.等到殿下的蒸汽火车和铁轨能够绵延到西北的时候,该考虑如何维持和平的就不是大明了,而是帖木儿汗国,所以现在加大发展工业的力度,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当下,无论是东察合台汗国还是帖木儿汗国,都要‘示之以强’。”

朱雄英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帖木儿汗国的使团并非年年来贡,所以如果有需要,大明还是要主动派出使者沟通的。

而按照正常的历史线来看,大明与帖木儿汗国之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缓冲期,帖木儿夺取河中地区后向周边扩张的第一步是六次东征东察合台汗国,而在十年前,把东察合台汗国打服了的帖木儿,就开始掉头向西征服了后世的伊朗和阿富汗地区,并且继成吉思汗后再次征服花剌子模,将富庶的两河流域收入囊中,有了河中与两河地区这两块基业后,从去年开始,帖木儿就开始了对钦察汗国的多次西征,再过几年就将彻底完成对后世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地区的统治。

接下来就是占领印度北部,以及西征马穆鲁克王朝,并在安卡拉战役中大败奥斯曼帝国,俘其苏丹即“闪电”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国疆域成为从印度德里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的大帝国,最后才会东征大明。

不过现在帖木儿的版图还没扩张到极盛状态,还在跟钦察汗国拉锯,因此帖木儿肯定也不想两线作战跟大明开战,朱雄英认为外交威慑是有必要的。

这种外交威慑不是示之以弱,求着帖木儿汗国不来东征,不打大明的西北,而是要示之以强,明确警告帖木儿汗国不要试图阻挠大明在西域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强国与强国之间的博弈,比的永远都是“谁更没底气”而不是“谁更有底气”,而裹挟着覆灭北元之威的大明,显然是让帖木儿汗国更没底气的。

毕竟,大明虽然有对于帖木儿汗国插手西北的忧虑,但换到对方的角度想,难道帖木儿汗国就不害怕能够把北元给打崩的明军,联合东察合台汗国给他背后来上一刀吗?

两人又聊了些许时间,直到中午朱雄英才告辞离去。

朱雄英穿过皇宫的重重宫门,他的心情跟着这件事稍微有些沉重了起来,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汗国的事情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经过宦官的通报后他来到奉天殿,只见朱元璋正在案前批阅奏章,眉头紧锁,显然也是有些事情烦心。

朱元璋抬起头,看到是朱雄英,眉头稍微舒展了些等到他放下笔,朱雄英深吸一口气,上前行礼道:“皇爷爷。”

“英儿来了。”

朱雄英将自己与哈马力丁的对话以及自己的思考,详细地告诉了朱元璋,包括哈密城战事后续的影响、东察合台汗国的担忧,以及自己对西域局势的看法。

朱元璋听后,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英儿,你的看法很有见地,西域的稳定确实对我们大明至关重要,如今北元已经覆灭,女真人也只有零星逃回了长白山的深山老林里,大明在北方唯一有可能的敌人就是帖木儿.白居易的《西凉伎》听过吗?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唐时回鹘故事,听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气沮,万里大唐,西疆竟然退到了凤翔,可你换个角度想想,若是没有这西域和河西走廊作为缓冲区,敌人是不是一步就打到关中了?”

“英儿,不用太过担心,皇爷爷还活着呢,我大明同样是万里大国,人口六千万,带甲之士二百万能征惯战之将无数,就算是帖木儿倾国来犯,最后也不过是个身死国灭的下场罢了。”

朱元璋站起身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呢,你说用外交来让他们正视大明的实力不要自己做蠢事,也很有必要,对于东察合台汗国,我们要展现出大明的实力也要让他们看到诚意,看到与我们合作的好处。”

“皇爷爷所言极是。”朱雄英点头赞同,“孙儿认为,除了明天的钢筋水泥城墙实验,我们也可以邀请哈马力丁等人参观京城的一些新东西,让他们亲眼看看大明的繁荣富强,同时,也可以派遣使团回访东察合台汗国,加深两国之间的了解。”

“嗯,明天的事情做的漂亮些,跟使团沟通的事情你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咱还有事,就不陪大孙你去一起看了,后续会安排礼部处理好后续。”

朱元璋颇有些神神秘秘地说着,却没告诉朱雄英他有什么重要事情。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