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龙城时代花园广场,虽是三月寒春,却挤满了热血沸腾的民众。
一位头发花白的历史学者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一百年前的那一天,英格力的坚船利炮对准了我们的海岸。他们用火药和钢铁,逼迫我们在那份屈辱的条约上签字!"
广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专注地听着。
"港城,我们美丽的明珠,就这样被他们夺走了!"老学者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痛楚,"而后不久,澳城也落入了葡国之手。那是怎样的一段岁月啊......"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周围的人群:"当时的华国,积贫积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领土被割让。那种无力感,那种屈辱感,至今想来仍让人心痛!"
人群中传来阵阵低沉的叹息,不少老人的眼中已经噙满泪水。他们亲身经历过那段屈辱的历史,深知其中的痛楚。
"但是今天,"老学者突然提高了声调,"今天,我们用实力告诉了全世界:华国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华国了!"
"是啊!"人群中有人喊道,"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看看今天的报纸,"老学者挥舞着手中的《华商报》,"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殖民者,如今不得不在我们面前低头。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我们华国的崛起!"
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无数人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这一切,"老学者的声音再次响起,"都要感谢总统给我们带来的改变。短短四年,他让华国站起来了,让我们找回了民族的尊严!"
"总统万岁!"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整个广场顿时沸腾起来。
"华国万岁!"
"港澳回归!"
"民族复兴!"
山呼海啸般的口号声在广场上回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激动。这一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伟大的民族正在觉醒,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沪城的街头巷尾,红色的横幅迎风飘扬。"洗雪百年国耻"、"港澳回归,民族复兴"、"华夏崛起,势不可挡"等标语随处可见,整座城市都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氛围中。
老街的茶馆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热切地讨论着这几天的大事。
"想想四年前,谁能想到今天会有这样的变化?"一位穿着长衫的老者感慨道,"那时候的华国,还是个让人瞧不起的穷国家啊。"
"可不是嘛,"另一位老者抿了口茶,"自从苏总统上任后,短短几年,华国就像换了个模样。先是把扶桑打得跪地求饶,现在连英格力和葡国都不得不低头......"
茶馆外的小摊上,几个年轻工人正在吃早点,他们的谈话更加激动。
"听说了吗?北地师已经开到东北边境了!"一个年轻人挥舞着筷子,"沙俄那边也该轮到了!"
"可不是,"他的同伴接话道,"现在的华国,谁还敢小看?金龙药业的药品卖到全世界,咱们的军工厂日夜不停,这才是大国的样子!"
南京路上的咖啡馆里,几位西装革履的商人正在谈生意。
"港澳回归后,沪城的地位只会更重要,"一位商人说道,"苏总统这步棋下得妙啊,既收回了失地,又保住了金融中心的地位。"
"可不是么?"另一位商人点头附和,"你看看这四年来的变化。新修的铁路网,新建的工厂,还有那些研究所......苏总统是真的在为国家谋发展啊。"
街边的报刊亭前,围满了买报纸的市民。今天的《华商报》和《振兴报》都加印了好几版,却还是供不应求。
"老板,再来一份《振兴报》!"
"等等,我要《华商报》!"
"都别挤,报纸还有的是......"
报贩老王感慨地对顾客说:"干这行二十多年了,还是头一次见报纸这么抢手。不过也是,这可是历史性的时刻啊!"
傍晚时分,外滩的江边上挤满了人。他们望着黄浦江上来往的轮船,望着对岸林立的洋房,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自豪。
"记得小时候,"一位父亲对孩子说,"我总听老一辈说,我们落后了,要挨打。但是现在,苏总统带领我们站起来了。以后啊,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
夜幕降临,沪城的街头依然热闹非凡。酒楼里,茶馆中,街边的小摊上,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谈论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似乎在所有人的心中,都升起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华国,终于真正崛起了!
津海街头,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从黄包车上下来,正要扬长而去。
"先生,车钱。"车夫李大力气喘吁吁地说道。他刚拉了这位洋人走了近两里地。
"滚开!"那洋人用生硬的中文呵斥道,脸上带着轻蔑的神色。
"先生,这是规矩,"李大力挺直了腰板,"该付的钱,得付。"
"你说什么?"洋人转过身,居高临下地看着李大力,"你这个黄皮车夫,也敢跟我要钱?"
这一幕引来了不少路人的驻足。
"现在可不是从前了,"李大力不卑不亢地说,"这是新时代,谁也不能在华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新时代?"洋人冷笑一声,抬手就要推开李大力。
"住手!"周围的群众纷纷围了上来。
"这位先生,"一个穿着长衫的青年走上前,"我们华国现在已经不是任人欺凌的时候了。您坐了车,就该付钱,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对!"人群中有人喊道,"这是规矩!"
"你们......"洋人看着周围严肃的面孔,气焰顿时矮了几分。
"要么付钱,要么我们报警,"青年继续说道,"您选择吧。"
洋人环顾四周,看到的都是坚定的目光。这不是愤怒,不是仇恨,而是一种平等的尊严。
最终,他悻悻地掏出钱来,付了车费。
"谢谢您遵守规矩,"李大力接过钱,礼貌地说,"欢迎您下次再乘坐。"
看着洋人灰溜溜离开的背影,街头的人群自发地鼓起掌来。
这一幕,正是新时代的缩影。华国人民不再卑躬屈膝,而是用文明、理性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尊严,来自于国家的强大,来自于民族的觉醒。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