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quge

字:
关灯 护眼
biquge > 大夏逍遥王陈铭 > 第206章 为何读书?

第206章 为何读书?


若是采取正当的攻法,由前方城门而入,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没办法确保入城后的安全。

几种方法一一被众人否定,此刻却是陷入了困境。

韩子良思虑片刻,却将眼神落在阳城北方。

最难解决的问题,便是他们有源源不断的供给,随时可以增援,根本不存在孤城之说。

否则三十万大军围困城下,即便不攻城,城内的人也不可能坚持太久。

所以关键在于解决阳城的后续供应问题。

韩子良手指落在阳城后方。

些微动作顿时惊动了大帐中的所有人。

“元帅,他们后方不断增援,我们可怎么办才好?”

“若想攻入城中,可得先消灭秦王增援的人,可要是打得过,我们还在阳城绕什么圈子?”

“难道派人入城帮忙?可这样只怕十分不易,需耗时良久啊!”

众人摇头叹气,愁眉苦脸。

韩子良却十分坚定的说道:

“不,不必考虑其他,只一点便能决定,阳城中盛不下太多人。”

众人好奇的看向韩子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是什么决定因素。

“粮食!”

以己方三十万人之众,尚需时刻保证粮草的押运。

更不要说阳城中忽然多出许多人!

既然有增援部队,必然也需要足够的粮草。

押运粮草,必经过一地,阳城北城门!

若是能将粮草截断,便相当于扼住了他们的咽喉。

“任他们如何防备,也绝对想不到,我们会直接绕过正面,直入敌后方。”

“元帅此计倘若可成,阳城不过如探囊取物!”

“既如此,现在就能出发,元帅直接给我一队人便是。”

吴昶顿时信心大增,直接开口索要人马。

哪知韩子良却转向廖云涛。

“截断粮草的要务,就交给你了!”

吴昶心有不服,立即开口询问:“如此重要的任务,云涛他身无寸长,怎能深入险境?”

“元帅派我前去,岂不是刚好合适?”

韩子良摆摆手,“非也!廖军师擅计谋,前方情况未明,若是出现意外,以廖军师的才智,定能化解。”

“至于吴先锋,你的位置无人可取代!”

“只等廖军师得手,我们便即刻攻城,破城一事,还需你这般的勇猛之人!”

听到这般话语,吴昶顿觉士气大涨。

“元帅放心,我定率军攻破阳城!”

“廖军师,即刻带队,从阳城两侧绕过后方,截断他们后方供应,事成即以烟花为号!”

“明日准备攻城!今夜都好好休息,养足精神!”

韩子良负手而立,眸光坚定,似已胜券在握。

众人信心大定!

……

顺天城,皇宫。

前些日子北地调兵之事已安排妥当,真正落到实处,陈铭一颗悬着的心总算平静下来。

今日朝上大事较少,下了朝之后,陈铭便顺着宫墙,一路巡查各处的运行情况。

行至国子监之外,只听内里传来朗朗读书声,清脆悦耳,朝气蓬勃。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陈铭由后方缓步而入,坐于后方一张空白的桌子。

夫子胡子花白,手持一书册,向前边走边讲。

“春末夏初之际,梨花正浓,柳絮翻飞,随风飘落满城飞絮,与这雪白的梨花融作一体,动静之间将晚春之景描述的淋漓尽致。”

“但此乃晚春之景,翻飞的柳絮,陡然落在眼前,却不免让人产生几分伤感,春日的所有美景皆尽于此。”

“然而笔者却话锋一转,心中的愁绪,却也正似枝头的一抹雪白,随风而起,吹散于天际,仿佛愁绪尽散,却是另一种难得的畅怀。”

“着实是妙哉,妙哉!”

夫子说完,口中又忍不住重复诗文,不断品味。

前方的学子们,则是摇头晃脑,结合夫子的一番话慢慢理解。

随后夫子转向众人,抚着胡子笑问道:

“此般境界,实乃诗中之妙,陡然开怀,意境之美让人回味啊。”

“你们若有其他想法,亦可提出。”

“或者赋诗一首也甚好!”

下方十岁左右的小童们立即起身,踊跃回答,倒是颇有一种前世老师提问的氛围。

不过这些人大多身份尊贵,或为皇亲国戚,或为显贵子弟,开蒙很早,赋诗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陈铭偏起头,饶有兴味的准备听听他们的想法。

前排两人率先起身,先后赋诗。

“春风逃离丝丝柳,星宇缤纷隐隐楼。正是阳春好时光,碧水湖中泛小舟。”

“春风拂柳梳秀发,吹开春天美如画。万紫千红百花开,桃花满枝树上挂。”

“先生,这诗咏的晚春,多有颓丧之感,还是我们二人送先生两首春日明媚的诗,春日大好光景,不赏美景岂不辜负好春光。”

夫子笑意止了一瞬,随后扶着胡子笑了起来。

“不错不错,两人皆是写的热闹的春意,倒是符合你们这般年纪。”

有这两人带头,周围的学子也逐渐活跃起来。

“只可惜眼下乃是秋日,赏不到如此美妙的春景了!”

“先生,咱们何时能出去看看呢,老在屋中写诗,不过大同小异,河山这么大,一出门肯定才思泉涌。”

“若是先生肯同意就好了,即便秋日,也有百般滋味,正是硕果累累之时。”

夫子笑着摇摇头。

“河山大好,待来日你们自可游历天下,体味百态人生,却不是现在。”

“行了,接着看下一首吧!”

陈铭眉头微皱,眼神落在堂中众学子身上。

听众人之话,却是未曾深究诗文内里蕴含之理,仅是停留于表象上。

然而诗文抛却繁杂,最终传递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读书识文乃是为明理,省身,立志远大,而不是只为这些风花雪月。

陈铭起身行至前方,夫子连忙向他行礼。

他摆摆手,立于中央,只问道:

“你们可知为何而读书?”

学子们不假思索,先后回答。

“当然是为了将来能在朝中做官,高官厚禄,食君之俸,如此也算光耀门楣。”

此话一出,其余学子纷纷表示赞同。

他们不解陈铭怎会有此一问,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吗?

听到这个答案,陈铭眸光黯淡下来,叹了口气,摇头看向众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