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辉被侍卫一把扑倒在了甲板上,哐当一声闷响,一门十八磅长炮被直接命中,火炮被巨大的动能打的倒飞了起来,无规则的在甲板上跳动。
甘辉被侍卫按到在主桅下面,但侍卫不知道被差不多两吨重的炮身扫到哪里去了,甲板上一片狼藉。
伸手拔掉戳在脸颊上的木刺,甘贵红着眼睛大吼。
“能动的都起来,起来,干翻这帮红毛鬼!” 说完自己就向炮车跑去。
从甘辉坚决向荷兰舰队冲去,陈耳就知道自己错了!
没有上过战场真的理解不了“慈不掌兵”这这句话,他之前设计的战术就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把荷兰舰队的实力磨掉一些再说。
可是刚才陈耳自己也发现了,要是没有甘辉这么一冲,全歼荷兰舰队肯定做不到了,因为对方速度快。
一旦放了一艘荷兰战舰出来,再想追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甘辉这种以伤换伤的兑子方式才是牺牲最小的打法。
陈耳这边其实完全没有一战打垮对方的必要,只要用甘辉的办法,兑子兑掉荷兰舰队的行动能力,华夏海军就赢了。
陈衷纪很快就用两艘战舰兑掉他那边的三艘荷兰战舰。
风铃号还在往前冲,可刚才那艘明国战舰的冲锋他看到了,左侧三艘战舰的情况他也看到了,狄高赞知道,今天他走不成了。
“低地的勇士们,我们可能回不去巴达维亚了,明国海军很勇敢,但是,我们也要让他们看看低地人的不屈,现在,我命令……死战!”
狄高赞少校根本不相信司令官阁下的说法,因为他不相信他们在明国做的事情能让明国人仁慈对待。
荷兰舰队转向了,是的,仅剩的两艘战舰都转向了,现在他们和陈耳的舰队处于平行的位置。
荷兰舰队的转向让甘辉舰队追过来的三艘战舰又变成直插的态势。
要拼命了?来吧!
在八艘荷兰战舰全部被打断桅杆以后,终于有人打白旗了。
战舰投降不是打白旗就可以的,需要关闭炮窗,给首层甲板的火炮上炮衣,然后降帆、下锚。
注意顺序,不先关闭炮窗随时可能多吃一轮炮弹!有了第一个投降的就有第二个。
这时候海面上就只有风铃号一艘荷兰战舰还在开火。这时候也再没有一艘华夏战舰冲上去跟失去动力的风铃号拼刺刀了。
之前的突入是为了胜利,现在,远远的慢慢打就是了,权当实弹训练了。
俘虏自然有舰船去接收,除了监视和打靶的战舰,陈耳带着剩余的战舰向着荷兰城池的方向开进。
刘香也回来了,他那边最终也是抓了俘虏,不过刘香的舰队有些惨,看来他是和那两艘船对轰决胜的。
当第一枚18磅炮的炮弹打在城墙上的时候,一面白旗被打了起来,但是舰队除了陈耳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好不容易才叫停了炮击,大家还都意犹未尽的样子,虽然训练中也有对岸攻击的科目,但哪有这样打靶来的爽快!
舰队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最后还是跳帮解决的问题,风铃号只有少数士兵投降,大多被杀死。
甘辉活下来了,他和三艘失去了动力的荷兰战舰对轰了两轮,坐舰中了大约20炮,但神奇的是甲板就只挨了那么一下。
他的坐舰用4门火炮和3艘战舰对轰了两轮,一直挺到了陈耳带舰队把风铃号的桅杆打断过来救援。
这次陈耳带上了全部他从另一个时空带来的消炎药,至此以后就是他自己发炎也只能用明朝的办法医治了。
当然,那药再不用也过期了。
匆忙中只是觉得刘香的舰队惨,等岸上的部队接受了荷兰人投降后,陈耳才带人上了岸。
刘香的舰队是非常惨,一艘战舰被击中弹药仓引发了爆炸,两艘船桅杆被打断,现在能继续战斗的只剩下三艘了。
“总裁,有个叫扬六的说一定要见你。”
原来扬六在那艘爆炸的战舰上。一块木板抬着个血糊糊的人就过来了。
“扬六?”陈耳已经看不出来这是谁了,脸上满是黑灰,密密的插满木屑,连眼睛里也插着木屑。
“李大郎?”
陈耳恍惚了一下,有多久没听到这个称呼了?
“是我,你怎么样了?”
“大郎,我是胶州人,老婆被胶州的徐家老爷给坏了身子投河了,大郎,有机会帮我报仇!大郎,我是胶州人……”
怪不得扬六怎么都不肯结亲,怪不得成天就是逛青楼。扬六反反复复就是这两句话。
“扬六,有机会我一定帮你报仇,你先好好养着,最好等你自己活着报仇!”
“大郎,我是胶州人……”
扬六又被抬了下去。
“总裁,我……”
董先、吴金、李到、二安这几个在华夏舰队无人不知,因为都是最早跟陈耳的一批人。
但扬六就无声无息了,他既没有靠着跟陈耳早相识而选择依附,也没有告诉别人,连陈耳自己也渐渐忘记这个人了。
要知道,第一次厮杀时扬六和陈耳还是一个组的。
“没你的事,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每一个去了的弟兄都要记下来,他们的身后事要办好,伤残的要尽力救治,马上派人去凉山找宋鱼仔。”
其实舰队上是有跌打大夫的,但陈耳始终记得宋鱼仔的话“漳泉最好的跌打大夫都在田厝”。
“总裁,有个事你一定要亲自看一下。”罗同安过来说了一句,他是这次陆上部队的统领。
没有理会站在城外的荷兰俘虏,陈耳带着将领们就进了风柜尾荷兰城。
“大人,杀了红毛鬼,杀啊!”
一阵嘶喊声传了过来,声音不是很大,象是中气不足的样子,但听得出来是用全力喊出来的。
走到一间屋子的门口,一股恶臭传了出来,这次真的是恶臭,蛋白以及脂肪腐烂的味道。
集中营吗?
真的是!
忍住恶臭,陈耳带人走了进去,好一阵才适应了里面的亮度。
一百多人在一间七八十平方的木屋子里,没有窗户,只从木板的缝隙里透了些光线进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